close
今天去看投名狀了,一如我的預期,號稱淚腺失調協會會長的我在看電影的時候哭得嘩啦啦的。

投名狀根據許多影評人或是報章雜誌的介紹是說描述戰爭如何扭曲了人性,可我不認為這是展露扭曲的人性,只是劇中的三個主角各有其豪壯與悲哀之處。

投名狀的故事改編自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故事背景為清末太平天國戰亂那時的動盪不安;而投名狀的片名則取材自水滸傳,當時林沖要加入綠營時便被要求要納一投名狀,也就是隨便找個外人來殺了,從此以後兄弟的命是命,其餘的人皆可殺,藉由這樣的儀式來展現其忠貞。

陳可欣導演執導的投名狀個人認為相當精采,在佈景或是角色方面都很有震撼力。在那動盪不安的年代、混亂的年代,所有的一切彷彿非黑即白,還有更多的一切是存在於黑白間的模糊地帶-灰色,整個電影大部分的色系就是屬於這樣的無色系,有一種混沌之感、一種在時代洪流變遷下的無奈。場景多著墨在戰場上,不是黃沙漫天就是泥水泥濘,人人帶著髒兮兮的臉龐,為了活命只好勇往直前-搶錢、搶糧、搶娘們。和之後龐青雲立下戰功回了京城後那股華麗、宮廷中不知民間疾苦的一派雍容華貴相比,戰場彷彿人間煉獄,許多得做的、不得做的;該做的、不該做的;捨得下心的、與捨不得的一切一切都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且戰且走,為了活命沒什麼不行。

劇中的三個男主角-李連杰飾演的龐青雲是清將出身,在一場戰役中帶的一千六百名弟兄都死了,屍橫遍野,只有他一個人詐死而苟活,於是如行屍走肉般跨過無數弟兄的身軀,盲目地行走,在一個破屋裡遇上了蓮生,一個讓他覺得自己原來還活著的女人,爾後因緣際會下加入了山匪,又帶領著山匪投入清兵的行列;劉德華飾演的趙二虎是極重情義之人,你可以說他是個草包,因為他只顧著眼前的那份情,你也可以說他是個天生的領袖人物,就因為他的重情重義讓許多人甘願追隨,雖然心中對大哥龐青雲有不滿,但到最後仍一心替龐青雲擔心直至身亡;金城武飾演的姜午陽很明顯地稚氣,他的個性介於龐青雲的極理性與趙二虎的極感性中間,也因此在他的內心我想也是最矛盾的,午陽因龐青雲救過他一命而將之幾乎是視為天神,從劇中不斷重複的"大哥是對的"就可以看出,在蘇州屠殺四千人時他心裡的澎湃激動難以抑制,但是仍下命放箭,因為他相信龐青雲是對的,他也是最徹底執行投名狀的人-外人亂我兄弟者,皆可殺!兄弟亂我兄弟者,皆可殺!-也因此他殺了蓮生(外人),最後也因為二虎被龐青雲所害而殺了龐青雲(兄弟)。

再來看看徐靜蕾飾演的蓮生,很多人說蓮生是壞了兄弟情誼的罪魁禍首,可我卻不這麼認為。蓮生是揚州瘦馬,或許她一開始不是挺意願要當個小妾,可他也絕對不想過著在山寨裡面那樣悲苦的日子,所以她逃了又逃、逃了又逃,最後終於遇見了龐青雲-一個令她心動的人。有人說這就該死,她怎可如此背叛二虎呢?我說她不該死,難道二虎把她搶了回來就代表蓮生注定是他的女人了嗎?這樣跟搶別人的錢、搶別人的糧,還有搶別人的女人有什麼不一樣呢?我只覺得在時代動盪下的蓮生很悲哀。

這一場人性的遊戲沒有注定誰輸誰贏、孰是孰非。龐青雲既然已經做過將軍,那麼勢必他是懷抱大志的人,因此眼光放得長遠,也知道自己該犧牲掉哪些東西才能讓自己步步高升,而這樣的人在社會上不也比比皆是嗎?!只是那時的戰爭直接牽扯到的是人命,所以更顯殘酷無比。趙二虎本身過於重情重義,從攻破舒城時可以看出,他不在乎那些被姦淫的民女,因為破城後大搶三天是慣例,因為這是給"自己"的兄弟找樂子,因為舒城裡的老百姓不是"自己人";從破蘇州時也可以看出,他不顧兄弟死活只想著要發軍糧以救活太平天國軍隊,因為他已經答應了黃大人要保護這批兵,可是卻忘了這四千多人會吃垮自己的兄弟、而且也不會臣服於清兵,在這次他太信守承諾,沒有考慮到若真的發糧的後果;破南京時一樣可以看出,他敬了死去的弟兄後開始發軍餉,而不服從軍紀,或許趙二虎本身適合當山匪的頭,因為憑著義氣可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可是沒有謀略的他若在官場上註定難逃一死。午陽對於上面的兩位兄長幾乎是盲目地崇拜著、敬重著,也因此無論哪一方他都想要保護、都想要擁有,甚至到最後親手將利刃刀刀刺在龐青雲的身上,我相信他發現有人槍殺龐青雲,但他依然願意承擔刺龐的大罪,因為"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投名狀在他身上烙下深刻的記痕,他無法將之抹去,認真地執行投名狀的每一句誓言。

另外那三位公公,我覺得他們很討厭,可是能怎麼辦呢?該說小人得志嗎?可他們說的也的確是事實,慈禧太后怎會把管理南京的權力交給外人呢?或許就因為他們的老奸巨猾才能翻滾在這步布荊棘的官場上而依然無恙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yfire0527 的頭像
    kayfire0527

    *飛躍海峽的眾多台勞之一*~阿火in Singapore!

    kayfire05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