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大十三姝當SHOW GIRL、邁入演藝圈這件事情吵得沸沸揚揚,起因是台大校長說這麼做"可惜了"。
其實說實在話,我覺得他說得沒有甚麼錯,以台大的立場,本來就不是一個創造美女讓她們邁入演藝圈的產地,這些人比其他人或許擁有更多智慧(或許該說智識或知識),受過更多更好的教育,享有更多更豐盛的社會資源,集結了這麼多的投資在這些人的身上,最後的產物是"蜘蛛精"一枚,的確讓有傳統思維的我們感到可惜;可是誰知道這枚蜘蛛精會不會變成未來的陶子?
或許這是思維的轉變,或許我們還沒看到他的成功,所以感到扼腕;或許這是這個社會態度的轉變,從腳踏實地轉向光鮮亮麗,但能說是絕對的對或錯嗎?那是不一樣的產值,而這些光鮮亮麗的背後有多少不被了解與為人知的辛苦?
昨天看到千篇一律的報導後我沒說甚麼,只是笑笑的看完了,反倒是媽媽說了:"欸~跟我們家寶貝(就是我啦!)一樣,大學是為了父母而念,現在是為了自己而走。"
從小到大我對吃特別興趣,一度認真地想要念高職、高餐,但是爸媽不准,老師也不准,所以就這樣上了景美又考了大學(當你念高中的時候就只剩下考大學一條路了,否則一個高中畢業的人在現代社會只能說是一個屁!)。大學也按照爸媽想要的去念了商科,當時一度在家裡引起了風暴,我吵著鬧著要重考,不願意也不想去中正大學(話說那時候我根本沒聽過中正大學這個學校),最後跟爸媽達成了共識,大學四年我會乖乖的按照父母的需求、滿足她們的期望去念他們要我念的商學院-企管系;但畢業後我要走自己要走的路。
畢業前夕,托老師的福拿到了工作,是在飯店業,工作了一年確認那是自己喜歡的行業;但是一年後又依照父母親的想法進了軟體業,那短短的兩個月實在是痛苦,對心理完全是沉重的壓力,向來喜歡唧唧聒聒的我竟然回家後完全不願意開口說任何一句話,吃完飯後就去洗澡,然後眼睛紅通通的出了浴室就又把自己關回房間,睡覺,把自己塞在一片漆黑中迎接恐懼的黎明;然後我又回到了喜歡的那個環境,可能看到這樣的轉變,爸媽也放棄了要我走她們想要的路的想法(雖然偶爾還是不死心)。
到現在說想要去念這個重經驗不重學歷的行業的碩士,又被澆了一頭的冷水。不過這次不是來自父母,而是來自於其他人。
今天去圖書館念書,看到了一個大家印象中可能成績不是很好的那種學生,揹著把吉他、拿著顆籃球,走在悶熱的午後,好像連空氣都滲出了黏膩,旁邊在叨叨絮念的媽媽讓這一切顯得更煩悶了,雖然我們都知道媽媽總是為了小朋友好的-希望他好好念書、念個好大學、有個好成績、找個好工作、有個高職階、拿個高薪水、然後過著順遂的人生。
(這陣子聽太多76了)我想說,或許我們都不合時宜,台大十三姝不符合學校或社會眾的期望;那個小朋友跟我不符合各自家庭的期待,但是,我們都是發光的孩子。這世界上就是要有這麼多不一樣的人,才能碰撞千變萬化的火花,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精彩。
在此附上不合時宜+發光的孩子
[不合時宜]
- Jun 09 Wed 2010 16:57
[Murmur] 因為我們有所不同才造就這個繽紛的世界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