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欸~不能免俗的也要來一下海角七號觀後感隨筆。

看海角七號的那天有點昏昏沉沉的,畢竟半夜才衝去看實在有點不明智,精神有點沒辦法集中。話雖如此,我還是很推薦海角七號,而這部片如果是看習慣好萊塢式大場面、大卡司的人可能會比較不習慣吧!

我覺得好像華人拍的片和西方人拍的片tone調總是會有很明顯的差距,以前的手法就不用說了,即便是近期在好萊塢拍片的李安(斷背山、色戒等),或是張藝謀那時候導的大紅燈籠高高掛、英雄等等,大多都是透過細膩的表現暗喻著某些主角之間複雜的關係或是情感。如果說正統好萊塢片是熱情奔放,那麼華人導演所指導的戲就是含蓄內斂了。雖然海角七號並不是這麼"暗喻"的片子,但是相較於好萊塢的片子,他還比較屬於"小品"的感覺,所以如果從小到大都是看那樣片子的人,或許會覺得這部片很soso,或者是被吹捧上天了吧!

海角七號,裡面有著濃濃的台灣人情味,數十年代兩段不同的台日戀情交錯編織成這部電影。每一個人的背後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段故事,進而導致他們的一舉一動在一瞬間看起來都是如此的突兀與粗俗,看起來都是那麼赤裸裸而不加修飾,可是如果細細品味,發現馬拉桑的大嗓門叫賣是出自客家人的真誠;發現大大生長在一個或許不那麼完美的家庭所以有點叛逆;發現代表在頤指氣使的外表下,其實他的出發點都是"愛台灣、愛兒子"的心情;發現茂伯老愛說"我是國寶捏!!"其實是覺得應該要發揚本土樂器;發現勞馬其實是很會隱藏自己情緒、很壓抑的人,所以他對很隨性自我的阿嘉一開始超不順眼;發現水蛙這麼憨厚老實,無怨無悔的付出;發現阿嘉隨性自我但是其實也有認真負責的一面;發現友子一開始感覺很機車,可是那也不過是他工作認真負責的表現罷了。

好像在每一個角色中你都可以看到自己不同時刻的影子,這是我很喜歡海角七號的原因。兩段感情的對比有人說阿嘉的比起日籍老師的來得勇敢多了,我卻認為是歷史的壓迫與時代的改變導致不同的結果。兩段都很美麗,各有不同的惆悵與韻味。而且我特別喜歡阿嬤發現鐵盒子並且把她打開來時的樣子,那是甚麼樣的心情呢?或許這個鐵盒子裡的信件是對阿嬤最好的交代也說不定。

喔~都是快一個月前的記憶了,早已模糊淡去;而且是在哈欠連連中看完的,我還想再看一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yfire05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